国际乳品联合会(IDF)正式发布 我国牵头修订的国际IDF益生菌菌株鉴定指导文件
发布于: 2021-12-17

 

20211215日,国际乳品联合会(IDF)正式发布《IDF公报No.513/2021 益生菌菌株水平鉴定指导文件》(Bulletin of the IDF No. 513/2021: Identification of Probiotics at the strain level - Guidance Document)。这是我国首次主导完成的国际IDF指导文件,由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副院长、IDF中国国家委员会副主席姚粟教授团队牵头修订,项目组成员包括来自中国、法国、波兰、丹麦、新西兰、瑞士、比利时、德国、日本等成员国专家,同时得到来自IDF中国国家委员会、IDF各技术委员会和各国家委员会的积极参与,引起国内外学术界和产业界的高度关注。

 

                                             


核心观点:

1.      益生菌的核心特征是活菌状态、足够数量和有益健康功能,其功能性和安全性具有菌株特异性,在菌株水平对益生菌精准鉴定是安全性评价、功能性开发及产业化应用的重要基础。

2.      随着微生物系统分类学的不断发展,益生菌分类学地位会随之变迁,相应全基因组及持家基因数据库也在动态更新。应持续跟踪菌种分类学前沿,利用最新技术方法,确认益生菌的科学分类学地位。

3.      明确的“种水平”分类学地位是“株水平”鉴定的必要前提,可结合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分析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等多相鉴定技术体系,确定益生菌种水平分类学地位。其中分子鉴定技术主要包括:16S rRNA/和功能基因测序分析、全基因组测序(WGS)平均核苷酸一致性(ANI)分析等。

4.      益生菌“株水平”精准鉴定可采用多种表型与基因型分型技术。常用表型菌株鉴定方法有MALDI-TOF MSFTIR联用等技术;常用基因型菌株鉴定方法包括基于WGSSNPMLST分析、PFGERibotypingRAPD、菌株特异性PCR等技术。不同分型方法原理和效果具有差异性,应根据菌株自身特点和应用场景选择适合的方法,结合菌株表型和基因型特征、流行病学数据等信息进行综合判断,实现益生菌鉴定溯源分析。

5.      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和多组学技术为深入开展益生菌的安全性评价和功能挖掘提供了有效科学支撑。持续涌现的新技术促进了微生物鉴定检测领域的长足发展,单细胞拉曼光谱分析等新兴技术为益生菌菌株鉴定提供了新的思路,未来多技术联用必将为开发实时、在线、精准、标准化的益生菌鉴定技术研究提供助力。

我国益生菌的基础研发和产业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成为食品工业创新升级的重要推动力之一。益生菌的健康功效已形成科学界广泛共识,其功能性和安全性具有菌株水平特异性。益生菌精准鉴定是行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目前国内外法规标准对此均提出了相应要求,但缺乏系统性的技术指导文件。《IDF公报No.513/2021 益生菌菌株水平鉴定指导文件》的发布将为行业建立精准鉴定技术体系和标准化检测方法、助力实现益生菌产品生产过程一致性控制、提升行业监管和商业保护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对益生菌跨行业的科学应用与创新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国际乳品联合会(International Dairy Federation 简称“IDF”)是非盈利性国际组织,成立于1903年。作为世界乳品领域的行业组织,致力于通过领先的科学技术和知识资源,不断提高乳制品质量,为全人类提供营养、安全、可持续的乳制品。IDF 中国国家委员会是国际乳品联合会中国乳业的代表,其宗旨是促进中国乳品行业与国际乳业的交流、合作与融合,提升中国乳业的国际竞争力,为世界乳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健康做出贡献。IDF中国国家委员会下设17个专业技术委员会,近年来推荐多名中国专家深度参与乳制品领域技术方法的国际标准化工作,承担或参加多项IDF/ISO国际标准项目,有效提升我国在国际乳品标准领域的影响力,促进全球乳品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

开云手机官方网站入口《IDF公报No.513/2021 益生菌菌株水平鉴定指导文件》的详细信息请参见:https://fil-idf.org/publications/bulletin/bulletin-of-the-idf-511-2021-guidance-on-the-application-of-conversion-equations-for-determination-of-microbiological-quality-of-raw-milk-copy/

稿件来源:IDF中国国家委员会